【界面】在这栋张爱玲住过的公寓里 除了怀旧你还能找到旧房改造的启发
发布时间:2015.12.06

张爱玲故居常德公寓,被设计师Tina还原改造。

八十年过去了,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常德公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。图片来源:董菲亚

11月初,上海还未进入阴冷的冬季,德国作家Rabea从地铁二号线静安寺站走出,沿着常德楼行走不过200米,她来到了常德公寓楼下。

“我终于见到了张爱玲居住过的地方。”Rabea说道,“这真是我的荣幸。”

和大多数喜爱张爱玲的人们一样,Rabea将这位传奇女作家居住过的常德公寓当作一处“圣地”,几个月前她因为工作出差上海,在短租网站Airbnb上查找住处时,Rabea欣喜地发现,一处名为“1939@张爱玲的常德公寓”的日租房被挂在网站上,她立刻预订了下来。

“1939是张爱玲第一次入住常德公寓的时间,1944则是她搬出的年份,这两个数字比较有意义,我就拿她们做门牌号了。”在常德公寓狭窄的楼梯间,这套房间的设计者董菲亚对界面记者说道。

醒目的铜色门牌。图片来源:董菲亚

因为张爱玲的两次入住,常德公寓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——每位到访的文学爱好者都知道,常德公寓是张爱玲与胡兰成恋情开始的地方。这栋始建于1936年的公寓大楼由法国建筑师Alexandre Leonard设计建造,也是上海为数不多的装有电梯的“高层”民宅,尽管现在来看,在上海静安区四周的高楼环绕中,这栋六层小楼显得并不起眼。

董菲亚的家也在这里,2011年,她结束了十年旅居美国的生活,返回上海后将新家安在了常德公寓四楼,邻居有歌唱家杨二车娜姆和导演王家卫。也正是因为常德公寓尚属于私人住宅区,前来瞻仰的人们大多只能望着公寓门框上掉色的“常德公寓”四个字,意兴阑珊地拍照离去。

常德公寓入口处。图片来源:新浪上海

毕业于文学系的董菲亚对这位女作家也有着特殊的感情,因此“想做一点实际的事情去缅怀”——复制一个张爱玲的“故居”。

由于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“51室”和“65室”已被当作文化保护单位被铁栏封了起来,2013年底,她通过中介租下常德公寓二楼的两个套间,按照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房间图景,几乎照原样复制了她的故居,并将这两个房间以民宿的形式在今年9月放在Airbnb上进行短租。本身从事旧房改造生意的她意识到这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项目。

当然,吸引Rabea等书迷入住的不仅仅是这座故居位于常德楼195号的地标,那些熟悉张爱玲的人们还在Airbnb上的照片中发现,房间里的装修设计也参照了张爱玲居住时的家具布置。

“张爱玲的家具在当时是非常西化的,她还会自己设计家具,比如她房间里的地毯、吊灯,都出自她本人的手笔。”董菲亚说道,在进行后期的改造项目时,她几乎是恪守着张爱玲生前对房间的装修精神,还将从照片中看到的张爱玲曾用过的书柜、盆栽原分不动地进行陈列。

老照片中的张爱玲故居。图片来源:董菲亚
根据照片改造后的住所。图片来源:董菲亚
根据照片改造后的住所。图片来源:董菲亚

因为预感到前来的访客大多会是张爱玲的粉丝,董菲亚还制作了一面照片墙来向这位女作家致敬。粉丝的需求也促使董菲亚在后期的设计思路中不断作出调整,因为在张爱玲流传甚广的一张故居照片中,有一张造型别致的吊灯,而每一位到访的住客也都会询问“那盏灯还在不在?”董菲亚索性找来两盏摄影专用的打光灯,接下来,她还打算在房间里放上几件旗袍,提供给粉丝拍照留念。

从董菲亚家的阳台望出去,张爱玲曾经居住过的65室就在眼前,而每一位房客在到来之后,董菲亚都会陪同他们走上六楼,隔着铁门看一看这位已故女作家曾经的 居住之地。董菲亚告诉界面记者,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:《封锁》、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、《金锁记》、《倾城之恋》均在此完成。

根据照片改造后的住所,左侧是设计师后来添置进去的台灯。图片来源:董菲亚

虽然在室内设计的层面上,董菲亚并未过多改动旧有的室内布局,但在房间的功能性上,则增添了洗衣机、简易厨具、烘干房等基本设备,并将旧式厕所改成了抽水马桶,还通过用七分管代替四分管的方法解决了老房抽水水压不够的问题。

事实上,在董菲亚经手的大多旧房改造项目中,排水管道的布置都是工程中最为困难的一环。由于老式居民楼中排水管道一般位于楼外,厨房与洗手间一般为公用。可现代人不论是购买还是日租,都希望有更私密的使用空间,因此,不论多小的居住面积,董菲亚都会通过破拆老房中部分墙壁的办法,在房间中重新隔断出单独的厨房与淋浴间。

常德公寓中,设计师在房间内部重新布置的卫生间。图片来源:董菲亚

“在旧房改造之前,我们也会评估它是否具有改造可能,比如水管线是否能够引入住户,房间的地理位置是否在市中心等等。”董菲亚说,通过后期的设计改造,这些其貌不扬,但拥有黄金地段的老房不仅在外貌上焕然一新,在房价及租金上也涨了一大步,以张爱玲故居——常德公寓的老房为例,董菲亚在最初租进时的金额为4800元,而在Airbnb上,作为房主的董菲亚每日就可以获得近800元的日租费用。

除了在日租平台上对外展示,董菲亚还和房地产众筹平台一米好地合作,将完成的改造项目放到该网站上进行众筹,以通过广泛募集的方式实现更快速的资金回流。

“上海市中心的居住土地已经趋于饱和,今后老房改造将是一个发展趋势,这也与上海市政府的规划政策相符。”一米好地对界面记者表示。今年年初,上海市政府出台了《上海市旧住房综合改造管理办法》,要求对不带厨卫的住房进行单独成套的改造,并且对水箱、电表、外围墙等配套设施的完善提出了更高要求。

市政改造项目对于普通居民的利好不用多说,可对于一部分像董菲亚这样手头资金充足、对居住环境更苛刻的人群来说,他们对未来的住房有着更多要求,也渴望在便利的城市中心生活,唯一缺少的是改造空间的能力。

在董菲亚看来,尽管改造后的套房价格要比之前高出一倍,但市中心便利的地理位置依旧让这些房子供不应求,从董菲亚位于常德公寓的住所望出去,越过熙熙攘攘的常德路,静安嘉里中心、瑞欧百货、上海展览中心等城市地标就在眼前,这些隐居在闹市中的老房子也正等着设计师们的挖掘,等待着在被改造之后焕发出新的生命。

翻版张爱玲故居出租揽客引热议

位于常德路195号的常德公寓,在周围高楼林立的大厦之下,显得格外特别。1939年张爱玲与母亲和姑姑搬入此,如今,这里成为无数张迷朝圣的地方。因为打扰过频,公寓竖起了谢绝参观牌,一些远道而来的粉丝被拦在门口,失望而归。

去年4月搬入常德公寓后,设计师董菲亚无意中发现了这一需求。她按照张爱玲昔日留下的文字图片资料,改造了公寓内的其中两间房,让游客得以参观入住。对于她的做法,有人点赞,认为是非常棒的主意,能结合历史文化让大家深度了解老建筑,而个别居民则不免有些担心,是否会造成扰民。相关部门表示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前提下该做法值得探索。

“有粉丝被拒参观哭了,我带着他们上楼”

董菲亚于2012年年底买了常德公寓的房子,2014年4月搬进去。入住后,站在阳台上的她经常看到马路对面有很多粉丝在拍照。一问,他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赶过来。“这样的粉丝平均每天有几十个。保安为了保护居民的隐私会谢绝他们参观。这些人中有人是张爱玲的死忠粉,按照张当年在上海的线路一一踩点,个别的因为被拦在门口失望大哭。”

为何不能改造老房子,让他们进来看一看,甚至住一晚,感受一下老房子的魅力呢?”萌发了这一念头后,从事了30余年酒店设计、常年旅居海外现归国的董菲亚开始关心起常德公寓房子出租的事。恰好今年年初底楼有位邻居挂出了租房信息。董菲亚毫不犹豫地将两间房租下,投入十万装修款对老房进行了室内改造,把它还原成了张爱玲居住时的模样。并在一米好地上众筹了2万多元入住权,吸引了很多粉丝。

日前,记者实地踩点了位于常德公寓一楼的翻版“张爱玲旧居”,只见一大一小两间房被分成了两间日租房标准间。在公共客厅里挂了一整面张爱玲老照片墙,书架上松散地摆放着这位才女最经典的几本小说。“房间的家具是我按照张爱玲《对照记》里的照片自己设计的,家具、灯、镜子、沙发都尽量还原她当年居住时的原样。黑白相间的地砖和地板也保留了老建筑的原汁原味。就连地上的文竹也是她昔日喜欢的。”

常德公寓是张爱玲和姑姑住得最长久的公寓,当年的名字是爱丁顿公寓。1939年,张爱玲与母亲和姑姑住在51室,1942年搬到了65室。那也是她与胡兰成恋情开始的地方,她曾透过猫眼看到胡兰成捧着鲜花向她求婚。在常德公寓里,张爱玲完成了《封锁》、《红玫瑰与白玫瑰》、《金锁记》、《倾城之恋》等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。

设计时,董菲亚并未过多改动房间的室内布局,但在房间的功能性上,则增添了洗衣机、微波炉等基本设备,并将旧式厕所改成了抽水马桶,还通过用七分管代替四分管的方法解决了老房抽水水压不够的问题。

“德国作家慕名赶来 白领女孩借旗袍拍写真”

“翻版张爱玲旧居”对外出租已有两个月时间了。董菲亚在短租网站Airbnb上挂牌“1939@张爱玲的常德公寓”和“1944@张爱玲的常德公寓”(这两个时间分别是张爱玲入住和离开常德公寓的时间),很快吸引了一批光顾者。

德国女作家Rabea从北京到上海出差时,在网上看中了这位赫赫有名的才女的旧居,一住就是五天。“我曾和张爱玲研究专家淳子聊天,她的一段话给了我启发,在德国的时候,她得知海明威的房间不对外开放,马上租下了楼下同样房型的房间。她说,同样的位置,看出去的风景一样。我们住在他楼下,可能会听见海明威的脚步声。呀,那我选的那套房间,就在张爱玲的楼下,岂不是能依稀听见张爱玲当年穿着绣花鞋走路的脚步声。”

翻版旧居还吸引了一位香港的张迷过来,他好奇地问东问西,惊诧于旧居的再世。还有一次,一位女孩跑到楼上,问董菲亚借旗袍说要拍写真。这给了董菲亚一丝灵感,她在房间里安置了摄影棚的摄影灯,方便大家摆造型。

董菲亚是位好客的房东,改建好房间后,看到有的粉丝不敢进来,她会主动招呼他们参观翻版旧居。假如有空房间,她就把钥匙交给他们任意逛逛。“他们站在马路上是感受不到老房子的整体氛围的,我会带他们上晒台、上屋顶,介绍当时张爱玲在楼里居住的情况,让他们亲眼目睹老式住宅里的热水汀、电梯等老设备,勾起上世纪30年代老上海十里洋场的回忆。”

■记者调查

[焦点一]

众多粉丝为何青睐“翻版旧居”?

虽说常德公寓的确是张爱玲曾租住过的地方,也在那里撰写了诸多成名作,但记者从静安居委会相关人士处获悉,张爱玲曾住过的51室和65室如今都是私人住宅,并不对外开放。那么董菲亚改造的房间其实是重新布置过的“翻版旧居”。那么游客为何会对山寨的旧居感兴趣呢?

记者采访了几位曾入住过的房客。市民徐小姐告诉记者,之所以在网站上租下“1939@张爱玲的常德公寓”纯属偶然,完全是摄影师的推荐。“以前我逛街的时候曾路过常德公寓,但从未觉得这栋老建筑有何特别,后来才知道它是张爱玲住过的地方,但这有什么区别呢?最多只能在外面看看。我朋友是摄影师,这次为我拍套写真,想找个有特色的地方。最后他看中了这间日租房,觉得很符合老上海风情。没想到进入后,和建筑外表看起来完全不同。”

拍摄进行了一天,徐小姐表示,让她印象深刻的是,里面的布置是完全按照张爱玲的老照片设计的,柜子是定做的,很复古。为了让拍摄更有年代感,她还向房东借了旗袍。

[焦点二]

名人旧居改成日租房是否合规?

按照董菲亚的说法,她是先将大房东的房子租下来,进行改装后再改租,相当于二房东。记者了解到,常德公寓内其他房子几乎都是采取长租的方式,唯独两间日租房采用了短租形式,那么这样的做法是够合规呢?

“没有什么不合规。唯一麻烦的是,一旦有人入住,我要陪着中国租客到居委会找户籍方面的工作人员登记,如果是外籍人士,则要陪着他们到派出所备案。如果频率很高,就有点费时费力,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。”董菲亚表示,作为日租房,和长租房一样,都是需要交税的,街道有专门收管理费的部门。

记者随后向常德公寓所属居委会静安居委会核实情况。居委社工谭小姐透露说,“作为租客,董小姐没说会把房子转租出去。这点我们不知情。毕竟这是私人的住宅,天天有陌生人进进出出,估计不是很方便。很多日租房是独门独户的,问题可能不是很大。常德公寓毕竟是住宅用房,不是商业用房,性质不同。”记者欲打听更详细的情况,居委负责人以不方便为由拒绝了采访。

静安寺街道房管办的值班人员说法则是,出租房屋需要到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登记备案,对外出租经营是个人行为,只要大房东允许转租,一切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。

[焦点三]

隔壁变成了家庭旅馆,邻居怎么看?

为了了解居民们的看法,记者一一叩开了几户居民的房门,了解他们对底楼日租房的看法。有几位居民压根不知道一楼的两间房被改装成了日租房。“我不知道这件事。我觉得做成日租房不好,这样进进出出的人多了,谁过来都可以敲门。”居民徐阿姨在常德公寓里住了十五六年。她对参观者的态度是“很烦”,“每天来的人那么多。其实没什么好看的。天天‘被参观’,心里肯定不是很舒服。我们肯定是不让外人进来的,毕竟这是住宅区,又不是真的故居。每次碰到有人想要硬闯,我们就要和他们解释清楚。”

对此,家住湖南街道的陈女士感同身受,她告诉记者,“我住的院子就叫赵丹故居,平时有陌生人要进来,院子里的人包括我都不允许,万一是小偷来踩点呢,而且没有人愿意陌生人对着自己家的窗户拍照片。当然,如果将里面的房间改成小旅馆,外地游客应该会有兴趣住的。但前提是除非有人把整栋楼都买下来,如果某一家把旅馆开在民宅里,一定会引来投诉,招到其余住户反对。因为谁都不乐意看到天天陌生人在楼里串来串去。有次一名陌生人溜进来,想拍赵丹的房子,现在的住户差点把对方的相机给砸了。”

[焦点四]

以保护老建筑为名行经营之实?

在采访过程中,有市民指出,将名人公寓内的房间改装成日租房的确是很“讨巧”的方式,能攫取眼球,但若冠上保护老建筑的名义,其实有点粉饰其经营性行为的本质。

对此,董菲亚并不讳言,旧房改造项目的确充满了商机。“我和房东的租期是五年。我和老太太的女儿原本就认识,她很欣赏我的才华,允许我装修。”

董菲亚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为了装修房子,她花费了10万多元的装修费,她每个月付给大房东的租金是4800元,做日租房的话,以每个月租出去20天来计算,两间标房其中一间的日租金是400元,另一间是300元,每个月的租金收益就是14000元,刨去请阿姨打扫的费用和水电煤,再刨去给大房东的租金成本,如果顺利的话,一年可以回本。

■专家解读

业内人士:

对于“翻版张爱玲旧居”,一米好地市场推广总监黄翊钦的看法是,“正是因为这是张爱玲曾经住过的公寓内的一套房间,让网友们产生了共鸣,引发爆点。大家对张爱玲有深深的情愫,这是一个标杆。有这样一个案例在,势必形成改造旧居的风潮。上海会越变越漂亮。更快实现城市更新。”

我个人觉得这间房的改造计划很酷。现在很多名人旧居都是私人住宅,大家入内参观都很麻烦,更何况入住了。”黄翊钦认为,目前中国将迎来存量房的黄金时期,增量房的青铜时期,一线城市外环以内几乎没有土地了。对于现在的90后、00后来说,不再满足于仅仅租一间房子,而是希望入住有文化底蕴的,带来美感的房间。

我认为市中心老房子的改造是必然的。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老房子若不改造,将来就是危房。对外,要通过钢结构的支架进行改造。对内,要进行房屋内部的改造,只有这样才能让它们重新焕发魅力,挖掘原来的价值。原来只能租五六千的房子,改造后说不定能租一万五,通过设计师的巧思,将它们变成适应现代人类居住的地方。”

静安区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:

常德公寓门口有个咖啡馆。平日里张爱玲旧居的朝圣者很多。只要不影响房子的安全结构,改建和利用名人旧居是对历史文化的挖掘,是一种趋势。”静安区房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在不改变房屋结构、不影响左邻右舍的条件下,这本身也是一种对建筑价值的挖掘和利用。“房管局对房屋的出租管理,不会干涉太多。对我们来说,房东不能触碰群租、破坏房屋承重结构、改变房屋性质这几根红线。”

静安区文史馆:

静安区文史馆馆长杨继光表示,从文化的角度说,这个做法非常好,把老上海的记忆通过形象的方式做出来,让大家可以亲身体验老上海的风格,唤起美好的回忆。“但具体到常德公寓,有一个前提是一不能破坏老建筑,二不能扰民。因为公寓门口几乎每天都有人要去参观,居民们普遍觉得很吵,觉得生活受到干扰。如果住客经常换,可能会造成扰民。”

报道来源:青年报   界面

返回上一页